当前位置:我要读书文化网 >> 思想

时空的思想李河:曾经贴年画的传统,正在渐行渐远东西问

时空的思想李河:曾经贴年画的传统,正在渐行渐远东西问

“这是一个离明天很近,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指出,离昨天很远的时代,儒学本身是超越时空的思想,”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说,只要人类还生活在一起,“随着现代性的来临,哪怕百代之后,传统的意义世界正在空壳化,也仍然能作为为人处世之道。他既为传统文化的一些新形式感到高兴,内在的价值远去,同时也有自己的忧虑。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新闻周刊记者:近些年来国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只剩下外在的形式。年画的衰落并非特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杨朝明: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观的角度看,和许多传统俗一样,近代的曾经迷茫,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认为我们经济不如人,传统的记忆渐渐模糊,技术、物质、甚至身体都不如人。当然,正在渐行渐远。”

李河,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受访者供图

年味儿是一种价值

新京报:在过年的各种仪式中,年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什么它能够成为过年重要的仪式呢?

李河:在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会设置一些重要的时刻,去做某些特定的重要事情。人们说一年到头,年就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节日的节,本身就有节点的意思。这些节点让人在平淡而忙碌的生活中停顿下来,休息一下,宣泄一下。比如在过年的时候,人们张贴年画、祭祖、团聚等,每一年的这个时候,都要做这些事情,通过无数次重复的仪式,强化内心中意义世界的存在。所以,看似每次过年都做这些事,都贴几乎一样的年画,但它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行为。

新京报:它的重要性并非来自形式而是意义?

李河:在传统社会中,或者在年画还是一个普遍俗的时代,人们生活在一个他们信以为真的意义世界中,他们在过年这个特定的节点,通过许多仪式来联络亲情、涵养友情、修养身心。他们相信所做的一切,都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所以不惮繁琐、不嫌劳累地重复同样的仪式,且乐此不疲。更重要的是,在一年又一年的重复中,他们内心的意义世界得以维系和传承,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空前快速的现代化

新京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仪式、俗渐渐变了,年画所代表的意义淡化了?

李河: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他的成名作《共同体与社会》中,曾经鲜明地提出过这个问题。他的理论认为,共同体和沟通有关,人与人的沟通,人与自然的沟通,人与神的沟通,这些沟通建立了一个熟人社会,也就是共同体,它本身是以乡村为代表的。而社会则是一个崇尚个体的体系,由个体、法人到契约主体,建立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形成了社会,它本质上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在此基础上,滕尼斯提出,当社会构建成功后,共同体的命运会如此?如果以常用的语言来描述,可以表述为,当陌生人社会建成后,熟人社会何去何从?尤其是,摆脱农耕社会、转型到现代社会的速度是空前的,这样的问题也就更加突出。

新京报:这两者不能共存吗?

李河:当现代性来临,传统时代人们构建的那个意义世界,就一直在快速地空壳化,内在的价值消失,只剩下外在的形式。从节日的角度来看,节日中许多原本吸引人的东西不复存在了。比如满足口腹之欲,在物质财富匮乏的传统时代,过年可以吃好的,穿新衣服,这本身就有吸引力,现在还有吗?再如,节日是一个休息和宣泄的契机。长时间的劳作之后,一个休息和宣泄的机会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期待,但现代社会中,劳作和宣泄分离了,随时可以宣泄,互联网上无数吸引人的东西,让人在工作中随时宣泄。而且,节日那种间歇的稀缺性也消失了。一个现代的年轻人,很可能不会花那么的精力去做年夜饭,去按照过去的方式布置家庭,包括贴年画、挂灯笼、贴对联等。

变成空壳的传统

新京报:现代社会和传统俗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李河:传统的俗、礼俗,有一些特定的要素,直接和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有关,包括重视家族、有信仰、有仪式等。这其中有许多东西,在现代化社会中逐渐消失了。比如节点的意义,在不断重复的生活中,可以中断、间歇的感觉没有了,人们在节日的种种仪式中想要塑造和构建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崩解。

新京报:传统俗是否能和现代生活融合?

李河:在传统快速断裂的时代,很多人希望有一种“复魅”的过程,通过保留传统俗、礼俗,等到时间久了,传统的文化自然也就回来了。实际上这很难,因为现代人生活的世界,和传统越来越远了。从形式上看,传统的生活空间,包括景观设施、院落、公共建筑等,和现代的都不同,从内涵上看,农耕生产所需要的家庭关系、亲缘关系、邻里关系等,也和今天不同。在农耕社会中,地缘、血缘、共同的文化价值等维系着熟人社会的运转。但在现代社会中,人是流动不居的,不同价值、文化的人也可以相处在一起。

新京报:保留外在的形式可以吗?如仍旧贴年画,但并不看重年画的意义呢?

李河:传统消失的第一个阶段,是意义消失了,俗、礼俗等空壳化。第二个阶段,是空壳被取代,因为只有形式的话,这个形式很容易就被新的形式所取代。

明天很近,昨天很远

新京报:怎样才能让今天的年更有年味儿呢?

李河:现代性教育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传统的陌生化、家乡的异乡化。传统的那一套符号体系,尤其是在民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一分,和现代生活越来越远。而失去了意义的符号,其实就是一个记号。我们看到一个符号,想到的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但看到一个记号,只是看见它了而已,这样记号很容易被磨灭。今天怎样才能更有年味儿,恐怕很难判断,但恢复传统的仪式和符号,也同样很难重新找回年味儿。因为今天的生活和过去不一样,今天的人们,审美的趣味也和过去不同。比如年画,很多题材是从戏曲中来的,但现在连戏曲本身都岌岌可危了,更不用说戏曲题材的年画了。当然,现代社会也是多元的,如果有人喜欢,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他们愿意保留传统记忆,按照传统的方式过年,也是一件好事。但多数人总是在随着时代一起变化的。

新京报: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

李河:现代社会是一个离明天很近,离昨天很远的社会。过去说三代人记忆,一个人从小到老经历过的事情当中,依旧还能看到上辈人曾经历过的印迹,爷爷和孙子的记忆是相似的,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变化不、基本相同的环境中。但现在,两代人之间都不一样,甚至一个人几十年的生活都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这一代小时候过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年,再到21世纪过年,都完全不一样,更不用说下一代、再下一代了。所以,年画这样的传统俗和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去保护、保留下来,是很好的事情,但要真的把它在现代生活中全面恢复,恐怕不太现实。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王心

标签:年画 李河 习俗 中国社会科学院



IT百科:

华硕主板cpu分数怎么看 主板内存槽怎么设置固态 512mb显卡怎么超频


网者头条:

古董都是从哪收来的 郭久安写一幅字画多少钱 曝光不良翡翠怎么处理的 怎么辨别玉石是不是染色的


王哲博客:电脑屏幕文字识别软件 外贸网站SEO标题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