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读书文化网 >> 人文

远去的土炕十日谈|徐鲁:温暖的回忆当代散

远去的土炕十日谈|徐鲁:温暖的回忆当代散

1988年我25岁,烧火做饭时就烧热了炕。天冷时也可把锅里舀上水,第一次受邀参加文联、作协在烟台芝罘湾的一个全国范围儿童文学会议。参加会议的许多儿童文学前辈,锅底下填上柴禾烧,如今都已离开了人世,炕会被烧得烙手。锅底下火的烘烤、水开的蒸气会把整个屋子熏烤得暖洋洋、热烘烘的。寒冷天,如吹、田地、浦漫汀、任霖、任星、樊发稼、郑马、康志强(严文井夫人)等。我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认识了吹先生,睡觉前把锅底下填上块结实柴禾,这也是陈老在世时,直到天亮炕还是热乎的。支土炕、垒锅灶是一门技术活儿,我见到他的唯一一次机缘。

当时他已是耄耋之年,好的泥瓦匠,家都尊称他“老”。他穿着一套浅灰色中山装,能使锅、炕的火道畅通,清清爽爽的,烟冒的顺溜,扣子系得一丝不苟。清瘦单薄的身材,稍一烧火,满头银丝,炕便热乎乎的,说话的声音很小、很柔和。

概是因为与会人员中,老年岁,我的年龄最小吧,所以会议期间,去蓬莱阁、刘公岛等名胜古迹游览时,搀扶老的任务就落在了我身上。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得以近距离接触这位老前辈的机会。老精神矍铄,其实根本不用我搀扶,只有在攀登较高的石阶时,我才会手臂挽手臂地搀扶他一会儿。他的身体是那么轻小单薄,就像一个小孩子。我搀扶着他一起登上了刘公岛、丹崖山和蓬莱阁,还在一块写着“道德神仙”的著名匾额下合影留念。

坐在路边休息时,我好奇地问道:“老,您的名字很特别呀,这里面有什么特殊含义吗?”老微笑着说:“呵呵,我几乎半生都在向朋友们解释这个问题。”然后仔细给我解释了他名字的来龙去脉。他原来的学名叫“汝埙”,后来念私塾时,先生为他改名为“伯吹”,出自《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伯氏指兄长。因为他是兄妹中的长兄。1926年他第一次发表作品时,就是署的“吹”作为笔名。

1996年,在《天津日报》工作的诗人宋曙光先生约我写点庆祝儿童节的稿子,我给了他四首小诗。曙光以《儿童诗四首》为题,发表在《天津日报》副刊“文艺”上。这四首小诗由《儿童文学选刊》选载后,又荣幸地获得第15届吹儿童文学奖。这是我第一次获得这个奖项。

十年后,2006年,应上海《少年文艺》邀约,我写了一篇报告文学《默默无声的点灯人——儿童文学家吹诞辰100》,选取了老一生中几个关键的时刻,向小读者们讲述了这位儿童文学师一些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故事。但毕竟只是一篇万把字的文章,无法详尽地展现主人公曲折和漫长的一生。不过从那时起,我有了一个小小的心愿:如果能用清浅的文笔,为小读者们写一本比较完整的《吹的故事》,该有多好!

《吹的故事》徐鲁著

又过了十年,2016年,我终于实现了这个夙愿:我撰写的长篇传记《吹的故事》由广西师范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为老诞辰110、逝世20而献上的一瓣心香。在这本书的封底,我写了这样一句话:“吹先生的一生,是为幼小者的一生。他献出了毕生心血,为幼芽和小苗洒上清清的泉水。”

与老和“陈奖”的缘分并未结束。第二年,我又荣幸地受邀担任2017年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终评委;两年后,我的长篇儿童小说《追寻》,荣获2019年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追寻》徐鲁 著

老曾在《光明的烛》里礼赞过的红烛所发出的不熄的光亮,在《人类的恩物》里赞美过人类文明之火:“烧起一个火锅,妈妈和孩子一起来坐……屋子里像春天一般暖和。”回忆起与老和“吹奖”的二三往事,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春天般的温暖。(徐鲁)

标签:徐鲁 陈伯吹 陈伯老 十日谈 儿童文学 陈伯吹的故事



IT百科:

富士相机居家自拍怎么调 松下相机显示无sd卡怎么办 华硕笔记本怎么辨别正版


网者头条:

宠物店货架怎么选择好的 佳能老相机小镜头怎么用 为什么都在转让圆通 把照片放到墙上有什么用


王哲博客:小红书电影拼图怎么拼好看 杭州seo搜索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