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读书文化网 >> 艺术

你灵魂有火乾隆御制“湘江秋碧”古琴|朴斫冠峥嵘 德音黜俗韵插画欣

你灵魂有火乾隆御制“湘江秋碧”古琴|朴斫冠峥嵘 德音黜俗韵插画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清乾隆 御制「湘江秋碧」连珠式琴

「乾隆十年秋补桐书屋制」墨书款

琴L:101.5 cm 隐间L:91 cm 首W:15 cm 肩W:16.8 cm 尾W:12 cm

备注:

1.山中商会,纽约

2.Parke-Bernet Gallerise,山中商会藏东方艺术品清库专场,第三分,1944年6月28日,编号23

3.F. Bailey Vanderhoef Jr.(1913-2008年)旧藏,美国加州奥海镇

4.香港苏富比,2016年10月5日,Lot3605

展览:

1.《Oriental Lacquer: An exhibition organised by guest curator, F. Bailey Vanderhoef, Jr.》,圣巴巴拉美术馆,美国加州圣巴巴拉,1976年,编号8

2.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II——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西洋风”,北京,2021年10月15日-11月02日

出版:

《Oriental Lacquer: An exhibition organised by guest curator, F. Bailey Vanderhoef, Jr.》,圣巴巴拉美术馆,美国加州圣巴巴拉,1976年,编号8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乾隆御制“湘江秋碧”琴,琴样为连珠式,金徽,朱红漆,通体仿刻梅花断纹。琴面造型浑圆,琴面、琴边发连体小蛇腹断纹。琴面岳山至七徽处绘有祥云闲鹤。琴轸、雁足等刻有鹤舞祥云纹,填以金漆。琴面无琴弦摩擦之痕迹,未经长期抚弄。琴底龙池、凤沼等为如意椭圆形设计, 更于龙池、雁足间开二寸许椭圆音孔,此为一般琴制所无。凤沼纳音处篆文墨书琴名:“湘江秋碧”,钤“御赏朱印”。龙池、雁足间二寸许椭圆音孔纳音处墨书铭:“乾隆十年秋补桐书屋制,尺度一依钦定律吕正义”。钤“比德”朱印。龙池纳音处墨书铭:“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御制”。钤“乾隆御笔”朱印。

左图:“御笔 ”《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一·第六册》,页17,故宫博物院藏

中图:“比德”《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二·册六》,页91,故宫博物院藏

右图:“御赏”《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一·册六》,页30,故宫博物院藏

此琴为汪尤敦、张若霭奉旨所制,苏州织造图拉监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有关此四琴制作事项,始于乾隆十年末:“十二月初二日: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汪尤敦、张若霭奉旨所制四琴着庄亲王遴选良工会同造办处悉心斟酌,其金徽、玉轸等件具仿古样制办。” 乾隆14岁(雍正二年)始在瀛台南侧书屋读书。书屋门前有两株梧桐。双桐相厮相伴,后一树于乾隆十年(1745年)枯死,遗下独树无无依,遂补植新桐,因以更名为补桐书屋。乾隆感怀廿年前往事,惜老桐旧材而下旨制成四琴,各赐其名并题诗。四琴于当年末始制,十一年(1746年)秋季制成入匣。名之曰“瀛蓬仙籁”、“湘江秋碧”、“皋禽霜唳”、“云海移情”。既成匣而藏之,仍置补桐书屋中。“湘江秋碧”位列第二。乾隆自注:补桐书屋题四琴之作。旧桐已枯,命工斫为四琴,名之曰“瀛蓬仙籁”、“湘江秋 碧”、“臯禽霜唳”、“云海移情”。既成匣而藏之,仍置补桐书屋中。徘徊感旧,辄以命篇。

瀛蓬仙籁

弱水汤茫不可极,有山三点突焦墨。

齐人扼腕徒相忆,中多不死森森植。

不为爨下为牖北,无弦亦可鸣以默。

静好天然中绳尺,凤嗉玉轸太古式。

偈演无生仙籁畟,比丘得道山叟寂。

补桐主人余结,枯荣入目迷五色。

湘江秋碧

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

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

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

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

皋禽霜唳

招鹤栖桐桐即鹤,斫桐肖鹤鹤即桐。

幻哉今昔今原昔,是一是二将无同!

龙龈凤额浑余事,春风秋月何匆匆。

云海移情

补桐时节桐森森,因风常作太古音。

曾不数年邻死灰,当前枯菀同陶阴。

底俟为薪识伟物,雷霄裁作冰弦琴。

成连古有今则无,移情讵必云海深。

棐几高张殿阁凉,南风一曲渺予心。

现今存见乾隆御题之琴约有十来张,多为唐宋之制,且凡为博物馆之珍藏。乾隆御制之琴仅有文献所记四张,几经世代交替,散落民间,辗转流转,历经两百七十年,唯“湘江秋碧”重现,弥足珍贵矣。20 世纪日本古董巨商山中定次郎曾从满清亲王贵族手上购得此琴。第二次世界战时,美国将其财产充公拍卖,在第三场拍卖会上, 为探险家 F. Bailey Vanderhoef Jr. 竞得。1976 年借展于圣塔芭芭拉艺术博物馆一场漆器展,编号 8,当时展览图录误以为琴上纪年是补修记录。

朴斫冠峥嵘 德音黜俗韵

——记乾隆御制“湘江秋碧”琴

虢山桐舍

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

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

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

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

这是乾隆皇帝为御制琴“湘江秋碧”题写的诗文,书写在琴底龙池纳音上,文下朱印“乾隆御笔”;凤沼纳音上题写琴名“湘江秋碧”,名下方朱印“御赏”。琴底雁足上方、龙池下方开椭圆形音孔,孔内纳音隆起,纳音上题:“乾隆十年秋,补桐书屋制,尺度一依钦定律吕正义”,左下朱红“比德”印。这张乾隆御制琴的斫琴髹漆过程,在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案中有详细记载,是研究清代宫琴的标准器,也是历代传世琴器中的代表作。琴连珠式,总长 101 厘米,肩宽 16.5 厘米,尾宽 11.5 厘米。面与底均朱红漆,漆色纯正绚丽,通体梅花断纹,琴面有蛇腹断纹,琴底面蛇腹断;弦路下自岳山至七徽间,彩绘一只振翅仙鹤,仙鹤上方和下方各有一组祥云。琴岳山、承露、龙龈、焦尾以及尾托青白玉制,琴轸与雁足白玉制,并刻云鹤纹,线条内戗金,一侧雁足为后补,青白玉制莲瓣形。椭圆形音孔与如意形龙池凤沼的口沿,均贴紫檀片。

乾隆一生留下四万余首诗,一千余篇文章,在《御制诗集》中有《四琴诗》,诗前序:

瀛台补桐书屋所余老桐,因循复枯,惜其材,制为四琴,各锡之名而题以诗。

四张琴分别为 “湘江秋碧”、“瀛蓬仙籁”、“皋琴鹤唳”和“云海移情”。补桐书屋是乾隆继皇位之前读书的地方,门前梧桐树补种后复又枯死,乾隆怜惜其材,命臣工和艺人斫制成四张琴,由庄亲王负责将斫琴的主要步骤报奏乾隆,经过批示后不断调改,并题写琴名与诗文,交由汪由敦和张若霭负责题于琴上,整个斫琴过程历时十一个月有余,“湘江秋碧”琴成为历史上有详细档案记载的御制琴。

瀛台补桐书屋

《清代宫廷生活》,图版302

商务印书馆,北京,2006年

一.乾隆皇帝的斫琴动机

乾隆皇帝下旨斫琴,缘起于补桐书屋门前梧桐树的复枯,他在 13 岁时便开始在补桐书屋读书学,屋前的梧桐树记录了乾隆在瀛台青少年的美好时光,对书屋有深厚的情感。关于梧桐自古有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不食,非泉不饮的说法。相传伏羲见凤鸟栖于梧桐树上,而凤凰通天地之灵,能合九德、协五音,之后有伏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斫琴髹漆,以琴为法器,合天地之和,通神明之德。《诗经》中有“树之榛栗,倚桐梓漆,爰伐琴瑟”的记载。《后汉书 . 蔡邕传》中亦有蔡邕火中取焦桐斫名琴“焦尾”的记载。又有《庄子·秋水》中记载庄子以鸩雏自比,以示心怀高洁与淡泊名利。梧桐既是清雅脱俗品格的象征,也是公认的斫琴良材。因此,书屋前植桐引,桐枯补桐,以及伐桐斫琴,鳳嗉太古,便在情理之中。

这些仅是诱发乾隆用枯桐斫琴的直接原因,更有政治治理、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需求与考量。首先,乾隆精通古代音乐,对音律算法、乐谱、指法以及琴乐发展的历史都十分熟悉,对琴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主张。《乐记 . 礼记》中有载:“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者其乐备,其治辩者其礼具。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孰亨而祀非达礼也。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 乾隆同样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他深谙历代帝王作乐崇德的传统,通过建立礼乐和雅乐歌功颂德自己的事迹,以巩固皇权统治,推进社会和谐。乾隆主持编撰了《御制律吕正义续编》和《诗经乐谱全书》,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厘定宫廷雅乐中的古琴曲目,提倡遵守古乐正声,主张用音乐崇雅黜俗,以德音教化人,反对指法繁杂的悦耳靡音。进而乾隆重新创制了中和韶乐,把乐制作与儒家的纲常结合,通过恢复礼乐、编史、修书、祭孔、科举等综合手段,在文化思想领域得到汉族民众的认同,塑造自己作为圣王的形象,以体现其皇权的正统性。

清乾隆《弘历薰风琴韵图》故宫博物院藏

其次,历史悠久的古琴除了礼乐文化功能以外,通过抚琴可以明阴阳,助人伦,自古及今,无论先贤帝王还是庶人百姓,多以琴修身理性,将琴列为四艺之首,在士人阶层形成“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因此,古琴艺术对于乾隆皇帝来说,除了治国方略需要以外,同样具有涤荡心性的作用,在他的诗作中有《听唐侃弹琴》、《香山听唐侃弹琴》等,记录自己听唐侃弹琴的感受。乾隆以文人情怀置君主地位于一侧,架幸香山唐侃居所听琴,视唐侃为知音,感受琴曲中巍巍高山之意,汤汤流水之情。

此外,早在乾隆的祖辈康熙以及父亲雍正两位皇帝,便十分重视汉文化和琴乐文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记载,雍正四年开始对宫廷中收藏的古琴整理修复、品评划分等级,将出等琴配以朱漆琴匣,有等次琴配以黑漆琴匣。从乾隆六年开始,乾隆对宫廷藏琴又做了一次品评分级,并进行修复,补配琴轸、琴穗、琴匣等,于乾隆十年将审定好的头等24张御府珍藏,交由宫廷画师,用写实手法绘制了《乾隆御题琴谱册》,清宫内的琴事由于受到帝王的重视,显得格外繁忙。正是在这一年,乾隆下旨开始斫制“湘江秋碧”等四张琴。

二、事无巨细的御制监制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这张“湘江秋碧”琴的斫制得到了乾隆皇帝持续不断的关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显示,从最初的选派臣工,到画样、髹漆、题刻诗文等环节,乾隆要求官员报奏呈览斫琴进度,曾经数次对斫琴的各个步骤传旨批示,对四张琴的斫制投入了巨精力,将自己对“补桐书屋”的凝思移情于琴器,如同他的诗文所述:

招鹤栖桐桐即鹤,斫桐肖鹤鹤即桐

四张琴已经成为乾隆的精神寄托。之后,宫廷官员与地方能工巧匠合力,化薪材为伟物,呈现出清代宫廷斫琴髹漆的全画幅。

先贤伏羲削桐为琴的智慧和经验,在今天的科技检测分析下得到验证,梧桐木的纤维呈特殊的管孔状结构,可以增强琴体的振动效能,利于取得中正平和的音色效果,因此,梧桐木是传统斫琴良材。琴器斫制所需材料讲究轻、松、脆、滑,以纹理顺直、木液干涸、性能稳定的老材为佳,但是梧桐木的木性灵敏,新伐之木极易开裂变形,这种木材极少用于建筑或家具制作中,因此,极少有古梧桐材料可用。然而,补桐书屋的枯木在其枯荣过程中,经过风吹日晒已经完成了分老化,性能稳定,亦算是斫琴的良材。琴器斫髹中,材料直接决定了琴音色的优劣,有“良材价万金”的说法,先有良材后又善斫,良材难觅,与官位和财力无关。乾隆虽为一国之君,也未必能随时随地找到合适的梧桐琴材,瀛台枯桐正是乾隆可遇可求之材。因此,档案中有记录的清代宫廷御制琴,仅有乾隆慧眼识枯桐这一次。

档案显示,自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五,皇帝选派了精通音律的汪由敦和张若霭作为监制,由庄亲王遴选斫木和髹漆良工,会同造办处木作、油作、漆作等作组成斫琴团队,将御题诗交由汪、张二人负责商酌办理,并要求按照金徽玉轸的仿古式样,配以玉质岳尾,完成“细胎”以后呈样。十二月初七,庄亲王便将做好的四张木胎呈览,期间要根据阴阳纹理选材,烘烤材料去除水分,设计琴式样稿,挖斫槽腹,修整琴面弦路弧度,档案中虽然没有记录各步骤的操作细节,但具体工艺繁琐,亦可见斫琴团队工作效率之高。

时间 : 乾隆十年 ( 公元 1745 年 )12 月 02 日

地点 : 镀金作

事件 : 郎中色勒来说

详情 : 乾隆十年 ( 镀金作 ) 十二月初二日,郎中色勒来说,为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汪由敦张若霭奉㫖所制四琴,着庄亲王遴选良工,会同造办处悉心斟酌。其金徽玉轸等件具仿古样制,辨琴腹中写诗之处,着汪由敦张若霭商酌办理。统于制就细胎时呈样请旨。钦此。

于本月初七日,司库白世秀来说,荘亲王将做得琴坯四张呈览,口奏此琴并匠人在造办处成做,( 臣 ) 不时到造办处照看奉旨知旨道了,钦此。

于十二月十五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现做琴四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

旨琴上龙池不必开,将御题刻在龙池的迎手上,琴名刻在鳯沼的迎手上,其字或写或刻。着汪尤敦张若露酌量贴样,呈览准时罩金漆再湏仿古,上等做法,尔等仔细好生荘重成造。钦此。

于本月二十二日,太监胡世杰传旨,要现做活计呈览。钦此。

于本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四琴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

旨此琴上应嵌之玉岳山龙尾枕足等处,将交荘亲王旧琴内有嵌玉的,将玉拆来嵌用,如无有,在库内查玉成做,库内再无玉,着买玉做。钦此。

于本月二十三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荘亲王送来白玉枕足十副,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

旨将此玉枕足内选四副用,其余六副造辨处收贮。再此琴上应用龙吟蛟尾成路岳山之处,做样交南边照样做白玉的送来。钦此。

于十一年,正月初八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奉荘亲王谕,现做四琴上,岳山、成路、蛟尾、龙音、下龙音、托尾、下托尾、具系用玉成做。若用木做样交南边,恐其徃软抽小,彼处照木样成做,未免于琴上不合尺寸。着用或(石东)石或滑石做样送去,其石性纵软,再不至抽小,彼处照样做来,方能合式。记此

于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司库白世秀将啚拉做得漆琴四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时间 : 乾隆十一年 ( 公元 1746 年 )02 月 01 日

地点 : 苏州

事件 : 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

详情 : 二月 ( 苏州 )

初一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现做琴四张着交南边漆做。钦此。

于本月初六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按古琴断纹颜色仿画琴样四张。

传旨,着交南边,照此画样花纹颜色一样漆做,钦此。

( 于本年九月初五日,将苏州织造啚拉做得送到漆琴四张,随匣锦套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

时间 : 乾隆十一年 ( 公元 1746 年 )02 月 18 日

地点 : 记事绿

事件 : 司康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售

详情 : 十八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海望挑选懂得琴的又懂得漆水的人一名,随琴送往南边看着漆做,钦此。

木胎制作完成以后,要制作安装岳山、承露、焦尾等配件。乾隆对琴的轸足又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琴上应镶嵌之岳山、龙尾、轸足等处,交庄亲王旧琴内有嵌玉的将玉拆来嵌用,如无有,在库内查玉成做,库内无玉着买玉做。

第二天,庄亲王送来白玉轸足十副,乾隆下旨:

将此玉轸足选四副用,其余六副造办处收贮。此琴上应用龙吟、焦尾、成路、岳山之处做样交南边照样做白玉的送来。

庄亲王在清宫中找到了合适的琴轸和雁足,但岳山、承露、龙龈、焦尾、尾托等构件,不便于从其它琴上拆卸,并且尺寸不能完全吻合,因此奉旨交由南边苏州织造按样品制作;考虑到木样在南方和北方往返运送期间,会因气候变化产生膨胀与收缩,改用滑石做样品,以保证尺寸一致。

在以上斫琴过程中,乾隆皇帝共五次下旨批示,至乾隆十一年二月初一,四张琴的木胎和配件全完成,交由宫廷画师按照预设的漆色和断纹效果绘制琴样四张,交给“南边”苏州织造,按照画样的纹饰和颜色一模一样做漆。在画样呈览的二十二天以后,乾隆又下旨:

着海望挑选懂得琴的,又懂得漆水的人一名,随琴送往南边看着漆做。

这是因为在乾隆初年,京城内的漆器制作水平尚未完全恢复,而苏州、扬州等南方地区,漆工艺制作的整体水平高于北方,宫廷内许多漆器活计都是交由“南边”完成。通常情况下,“湘江秋碧”琴的琴胎在内务府造办处做完以后,即可同所需玉质配件一并发往苏州,按照宫廷画师所绘的样稿做漆即可,但是琴有别于其他器物,灰漆要求适于弹奏,推测是乾隆担心一般的漆工不能准确把握弦路上的起伏变化,灰漆工艺于音色无增益反而有碍,才会挑选既懂琴又懂漆的人前往苏州监制。

此外,乾隆十年十二月十五日,皇帝曾下旨:

琴上龙池不必开,将御题刻在龙池的迎手上,琴名刻在凤沼的迎手上,其字或写或刻,着汪由敦、张若霭酌量贴样呈览,准时罩金漆。再须仿古上等做法,尔等仔细好生庄重成造。

这与目前“湘江秋碧”琴的龙池和御制诗题写方法不相符。最终的诗文没有书写在原定的位置,也没有罩金漆,而是写在了纳音上。从乾隆十一年二月初六,琴样绘制完成,到二月二十八日,这期间二十余天,或许经历了画样修改,亦或许经唐侃弹奏试音以后,对形制结构做出了调整。宫廷内普通工匠和官员必须逐级上报并记录,但是汪由敦和唐侃二人是近臣,可以直接禀报皇帝,乾隆听唐侃弹琴试音,然后决定龙池开与不开,无需白世秀、庄亲王等人传旨记录。这样的设计与制作的变化或许是乾隆对琴体表面的梅花断纹非常满意,不愿破坏其完整效果,而没有面积在漆面上题刻。

至此,经过档案统计发现,这张“湘江秋碧”琴的斫髹过程,一共有八次呈览禀报,是目前所见乾隆御制器物中,传旨和批示最多的一件器物,历代的御制琴中也仅此一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三、梅妻鹤子的文化关照

“湘江秋碧”琴通体梅花断纹,断纹的形态不是自然开裂和风化形成,是苏州织造的髹漆艺人按照宫廷画师的样稿,用针在漆面上勾画圆形与半圆形仿梅花断纹。此外,弦路上用淡紫色漆彩绘一只振翅欲飞的仙鹤,仙鹤上方和下方各彩绘祥云一片;绘制者既精于绘画,又熟练掌握了漆材料性能,漆绘会如同墨彩一样,纹样和线条极为洒脱。弦路上的梅花断纹与云鹤纹虽然没有档案中记载,但是推测是严格按照画稿绘制。乾隆十年绘制的《乾隆御制琴谱册》中,宫廷画师将御府藏琴的细小断纹形态,以及琴弦的细微体积感,全用光影和色彩手法塑造,因此,“湘江秋碧”琴画稿一定是非常写实、非常清晰的,是苏州织造髹漆艺人必须参照的范本,不能有些许改动。

“湘江秋碧”corona panel CT照片

乾隆皇帝深爱梅花题材,在诗词、绘画、书法等形式中,以及各种材质的器物上题刻咏梅,在宁寿宫花园以梅、兰、竹三友为名建三友轩和梅亭等建筑,在符望阁、延趣楼等建筑内檐装修和室内陈设中,多以梅花为题材进行装饰,又在养心殿西侧建“梅坞”,凡此种种,梅花题材充盈在乾隆生活的方方面面。乾隆几下江南时曾多次到西湖边携带林逋书迹登孤山,吟咏古梅。林逋是北宋时期的隐逸诗人,曾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终身不娶不仕,躬耕农桑,四处寻找购买名贵梅花,移栽梅园。林逋喜好仙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因此有“梅妻鹤子”的称呼,他在孤山曾写下咏梅佳句《山园小梅》,把梅花的品格和人的品质融合在一起,疏影横斜与暗香浮动,更成为千古咏梅绝唱。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张乾隆皇帝和董邦达共同署名的《仿宋人梅花诗意图》,由宫廷画师绘制宋景、杜甫、林逋等九位曾经咏梅的人物,董邦达绘制坡石树木,乾隆皇帝行书九人咏梅诗两句,并题写对九人的评论。诗意图第四段所绘便是林逋,画中的林和靖持杖立于岸边,凝视湖中月影,身旁伫立一仆人,不远处有古梅一株,枝条伸展入湖上,水面上浮动着初月和梅影。乾隆将评语书写在湖面留白:

宋故多儒,孰称深造。

懿哉君复,名不自表。

林宗之俦,风清月皎。

有如时雨,化物起槁。

不药而愈,不食而饱。

汗牛充栋,梅诗岂少。

两句千古,谁不倾倒。

绝类离伦,一斑可晓。

甘拜下风,宜乎米老。

乾隆盛赞林和靖不食而饱的清高寡淡,在御制“湘江秋碧”琴时,削桐为鹤,断仿梅花,以朱漆梅花为底,紫绘仙鹤,同样是在表达自己向往山林中梅妻鹤子情怀 。

清乾隆《御笔岁朝图》故宫博物院藏

琴器在经历四季变化的过程中,胎体与灰漆的膨胀收缩比率不同,会产生各种断纹,有蛇腹断、牛毛断、冰片断、流水断等形态,其中以梅花断最受琴人推崇,但是天然形成的梅花断纹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并且和琴体的材料、工艺,以及琴体所处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梅花断纹的琴非常少见。古人同样尚古,并且咏梅高洁孤傲的品格,便会想尽办法,短时间内在琴器上制作出梅花断纹。

清宫档案记载,在乾隆十年六月二十七日,皇帝收到一张梅花断纹的无底蕉叶式琴“古梅花”,琴明代制作,通体圆形断纹簇拥在一起,状如梅花,乾隆下旨将破损处修复好,从银库中挑选玉质琴轸和雁足补配,从其他琴上挑选好用的琴囊与琴穗用于“古梅花”琴,并御题诗文刻于琴底:

梅花为文桐为身,梅桐琴耶谁主宾?

何人斫此甘蕉形,珠小珠丁晨星。

空山一鼓风泠泠,洞庭始波归仙軿。

无声凤哕琴有灵,筝琶之音净耳听。

其后是汪由敦、梁诗正、张若霭、董邦达等人的题咏,以不同书体刻于琴底,填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色,古朴可赏。乾隆得到这张“古梅花”琴的三个月后,便开始下旨斫制梅花断纹“湘江秋碧”琴,推测必然是受到了明人制作梅花断纹的启发,两张梅花断纹琴的御题诗中都用到了“丁晨星”,来形容圆形的琴徽和梅花花瓣。或许“古梅花”琴也被绘制入《御题琴谱册》中,而“湘江秋碧”琴梅花断纹的绘制必定参考了“古梅花”琴的断纹形态。

明“古梅花”琴故宫博物院藏

四、朴斫锦衣的太古遗音

同徽宗御制“松石间意”琴、成化御制“洛象”等其它御制琴相比,“湘江秋碧”琴承载了更多的政治文化使命,以及皇帝个人的情感寄托,乾隆希望通过琴器和琴乐建立礼乐制度,要体现出圣王气象,也要融入悠久而广博的儒家文化体系。因此,“湘江秋碧”琴的形制、选材、槽腹制度、髹漆工艺、音色风格等方面,均是以彰显形象与皇权正统为目标,既有别于雅乐用琴,又不同于普通的文人琴,在我国历代琴器中独树一帜。

唐“春雷”连珠式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湘江秋碧”琴的连珠式造型在唐代已经成熟,经过比对发现其与连珠式“春雷”琴的轮廓特征比较接近,但是尺寸缩小很多,或许是受枯桐材料小限制;琴头向上收窄,凤舌也比较短小,符合清代古琴的造型特征。从检测数据来看,“湘江秋碧”琴面板接近于径切材,琴体前广后狭,面与底的粘合面以及项实的尺寸均符合常规,槽腹制度严谨守中,胎体厚薄变化舒缓,并无奇异之处。龙池下方的椭圆形出音孔是这张琴最为特殊的结构,音孔内的纳音有后续粘接的痕迹,不是最初挖斫槽腹时所做。因此,推测是在乾隆十一年二月初一至二月二十八日之间,因试音音色不佳,汪由敦和唐侃向乾隆奏请,然后开挖龙池,或许音色仍不理想,进而又增加了椭圆形音孔,为收拢声波而粘贴一块纳音。乾隆或许是意欲创新琴器形制,使其有别于一般琴器,以体现他对琴乐文化的独特见解。

在斫琴过程中,乾隆持续关注并不断下旨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通过传统而朴素的槽腹结构,以取得中正平和的音韵,最终的目标是标榜并推行礼乐文化。乾隆曾反对过于繁复的古琴指法,认为一音便有韵,德音即为雅乐;他主张一字一音,音乐要考义理之源,究制作之本,律吕与歌奏相宜有序,这些审美主张与“清微淡远”的文人琴乐审美有很不同。

另一方面,是要用金徽玉轸和锦衣髹饰来体现琴器的皇家身份。为了取得纯正的朱红漆效果,“湘江秋碧”琴表面的朱漆中,朱砂的含量已经高到极致,因为漆液中颜料过高会在按弹过程中,颜料的色彩会沾染在手指上;如果颜料比例不足便无法呈现如此鲜亮的珊瑚红。而朱漆上的圆形仿古梅花断纹,是怀古,也是创新;整体素色,却又珠光闪耀。朱漆梅纹上又以仙鹤与祥云装饰,这类用纹样或图形做装饰的案例在历代琴器中非常少见,正仓院的金银平纹琴以及清宫旧藏的金漆花鸟琴,连同这张以梅鹤为装饰题材的“湘江秋碧”琴,是宝装琴的三件代表作。

清乾隆 御题朱漆菊瓣盘 故宫博物院藏

“湘江秋碧”琴的主要功用,一方面是乾隆对补桐书屋的,有梅妻鹤子的文化关照。另一方面是作为文化形象,于器具金徽玉轸,锦衣髹饰;于音乐守中袭礼,以德音黜俗韵。琴面弦路八徽至九徽间,尚存或云或鹤的彩绘痕迹,已经辨识不出纹样,是因为这一区域在弹奏时左手按音吟猱磨擦很多所致,却也说明“湘江秋碧”琴的弹奏频率虽不算高,但琴器本身于乾隆是宜弹宜听的心爱之物,听琴必然会听此琴。可喜之处在于,目前“湘江秋碧”琴的按弹音色依然松透苍古,余韵杳渺,能够继续承传太古遗音。

撰文:虢山桐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艺术欣赏

郭关:号高朴道人,生于湖南桂东,书画古琴艺术家。作品涉及书画、音乐、诗文、斫琴等领域;晓音律,好古琴,七岁始随祖父学古琴,后受教于龚一、成公亮先生等,打谱作曲上百首,尺八受教于三桥贵风先生;书法受教于孙伯翔先生;二零零六年闭关参禅一年,出关后研中观、唯识学,画风变;二零一三年修道;曾就学于北京师范学、学宗教哲学硕士;著有《郭关诗文集》《郭关禅画》《郭关诗画集》《郭关古琴》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发表于各媒体,众多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现“郭关绘画全球巡回展”已在台湾、英国、墨西哥等地圆满举行,所展出作品均被收藏家收藏。台湾建立有“郭关美术馆”,常年展示郭关作品数百余件。

《招隐》 (央视版) 郭关演奏

道家法竹《坐忘》 (央视版) 郭关演奏

标签:乾隆 朴斫



IT百科:

路由器账号怎么知道是谁的 华为手机怎么用韩文键盘 小米手机怎么设置外存


网者头条:

360摄像机配什么卡 顺丰快递为什么一天都没动 邮政快递单都显示什么内容 中通快递为什么叫畅递


王哲博客:linux中shell命令有什么用 重庆抖音seo推广运营

相关文章

艺术的跨文化对话 - 文化认同的表达

艺术的跨文化对话 - 文化认同的表达艺术是人类表达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通过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人们能够跨越地域和语言的障碍,展现自己的文化特质,并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文化认同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个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