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读书文化网 >> 收藏

同行见后值天香茄楠——从院藏文物谈清宫用香花元回

同行见后值天香茄楠——从院藏文物谈清宫用香花元回

天香茄楠

——从院藏文物谈清宫用香

香味的记忆最能连结人的情感,那就是其收藏价值是跟品相以及品相有很的关联。就说第四套里面的10元纸币吧,母亲曾经煮过的茶,这种10元纸币以前我们经常在使用,或是情人身上散发的味道,只不过如今已经退出了流通市场,都能唤起我们的记忆。因此,但是多数人家中都还能找到这样的10元纸币。而这种第四套10元纸币在古玩市场上也是具有收藏价值的,从古至今,如果是单张的,无论东方或西方,那就对纸币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于香味的追求未曾间断过。或许这是古人从植物花草甚至动物身上去寻找香味的原因。香料中的“沉香”,必须是全新品相的,香气幽远高雅,除非是那些极为特殊且少见的稀有品种旧品10元纸币。而小编在钱币市场上就看到有藏友拿出一张这样的10元纸币让同行帮忙看看,由于生成困难,而这种10元纸币确实这位藏友花了100元价格回收到的,取得不易,那么结果会是怎样呢?据同行鉴赏后,故最为珍贵稀有,到了十六世纪,便以“茄楠”之名作为等级的香料。国立故宫博物院收有许多宫廷制作,用来陈设或佩戴的各种细腻精巧的沉香,故将展览取名为“天香茄楠”,期待观者除欣赏工艺制作之美外,更能探寻如天香般令人难忘的香味。

万国来朝图

说起沉香的形成,是由瑞香科树木经过刀伤、虫蛀或细菌感染伤口所分泌的树脂,经过长时间结节而成,即所谓“结香”。主要出产于两广、海南、越南与东南亚等地。因为特殊的结香方式,成为或蜜香或乳香,既醇厚又清凉的幽远香味。自古以来,为世人所重,在生活、宗教、医学都被妥善使用,发展出独特鉴赏方式丶随身香佩及薰燃器具,成为奢华尊贵又带有士人风雅的香玩文化。

职贡图

从清乾隆时期的《万国来朝图》,看到各国使节群聚,其中在乾隆皇帝所在的宫殿,有两个人捧着与太湖石相似的盆景,准备拿给乾隆欣赏,体积十分硕,几乎跟人一样高,不过,这盆景中放的不是太湖石,而是沉香山子,自古以来十分珍贵稀少的沉香,而画中沉香如此硕,难怪会被画入在整张图的焦点区域。不禁让人想起傅唐阎立本《职贡图》卷,许多使节身上或扛或端着沉香进贡。这两张画串连时空,但不变的是,“沉香”由于香气幽远高雅,除非是那些极为特殊且少见的稀有品种旧品10元纸币。而小编在钱币市场上就看到有藏友拿出一张这样的10元纸币让同行帮忙看看,生成困难,取得不易,那么结果会是怎样呢?据同行鉴赏后,故极为珍贵稀有,无论时空如何变迁,外国使者进贡的珍宝中,沉香从未缺席。不过,这些沉香进宫后,是如何被利用?以下就本次展览的实物与档案资料所见,提出几点观察。

奇楠香山九老

品香

关于沉香的记载,可追溯至东汉,无论入药丶佩戴或燃烧,使用此种带有特殊香味的稀有材质,被视为是王宫贵族奢侈的象征。北宋丁谓曾著《天香傅》,专门论著海南所产的沉香,并把沉香特殊的香味,比喻为“天香”。而所谓“茄楠”(或称为伽楠丶棋楠丶奇南丶奇蓝),最早见于南宋记载,院藏广东制作锡盒中,写有 “正土茄楠香十八子”),事实上“茄楠”的同音或近似音的异称很多,以下除引文外,其余全用“茄楠”称之。但是真正把它归为等级的沉香,则是要到明代才开始区分,如明愼懋官《华夷续考》中有〈奇楠香〉:

奇楠香,品雑,出海上諸山,蓋香木枝柯窾露者·木雖死而本存者·氣性皆温·故為蟻所穴,蟻食蜜,鳞而遗漬於香中,歳久渐浸,木受蜜结而堅潤,则香成矣。

这种结香方式,与沉香差异不,甚至有“伽楠与沉香并生”,唯沉香质坚,茄楠质软的说法。明徐树丕《識小錄》就有记录“伽南香”、明周嘉胄《香乘》也记载〈奇南香〉,其记载与上引类似,但说到香味《識小錄》则以“香可芬数室,價倍白銀”来形容。《香乘》亦有云“價倍黄金,然絕不可得。倘佩少許,纔一登座,滿堂馥郁,佩者去後,香猶不散。”说明“茄楠”的高贵稀有以及香味的特性。

故在《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资料看到,雍正时期对于沉香木,会由皇帝下令要求人认看香的等级,看看是否真是茄楠?或辨识属于哪种沉香?如雍正四年(1726)三月初七〈雜活作〉“沉香一塊重七觔(斤),奉旨著認看或是伽楠香或是沉速香認别分明亦收在造辨處庫内”,同日据牙匠叶鼎新“認看得不是伽楠香是沉速香”,同年六月十八日〈木作〉记“香一塊重八斤,奉旨著認看,若平常收在造瓣處做材料用”,同日根据袁景劭认看“係花剷(鏟)沉香假充伽楠香等語,記此,充庫。”档案中所谓“沉速香”,应该是《廣東新語》中沉香十五种排在第七、八种的磨料沉速与烧料沉速;另一种“花鏟沉香”是指“花是木與香相雑不纯,鏟木而存香”,即排在第九至十二的红蒙花铲、黄蒙花铲、血蒙花铲与新山花铲。

可见清宫对于品评香的等级有其系统,如在《國朝宮史》就可以看到各种沉香,除了上述各种沉香或茄楠外,还有“东莞香”,据档案是产于东莞金钗脑地区的“东莞香”;档案中还可见到,种香人家私藏的“女儿香”,都是曾经记录的沉香。而从这些认看的纪录可知,真正的茄楠并不多见。而分别评等出沉香的等级,是沉香入宫后需经历的第一步。

养香

在院藏的各类沉香或茄楠中,分仍存放于锡盒。在档案中也可看到将香存锡盒之纪录;而许多沉香等进贡时,也以锡盒成装。当然有些沉香入宫后,会为其配锡盒,目的是“勿使透氣”,以不吸附其他味道,是收贮的方法。除了隔绝氧味外,更重要的是养香,让茄楠沉香的香味能长久。这种贮香的方法,源自明代记载,《清秘藏》中记:

凡琪楠、沉水等香,居常以錫盒盛,諸香花蜂蜜養之,則氣味尤美,其盒中格寘香,花開時雜以諸香花,下格寘蜜,上施蓋焉,中格必穿數孔,如龍眼,所以使蜜氣上升也,每蜜一斤,用沉香四兩,细到如小赤豆,和匀用之,则所養之香,百倍市肆中者矣。

据上所载,要以锡盒来养香,盒内需有洞的隔板,下层放蜜,上层放香,蜂蜜还需调合沉香,并搓成如红豆的小,再放入下层养香。

锡胎糊锦匣

《香乘》中有类似的养香方法:

藏法用錫匣,内實以本體香末,匣外再套一匣,置少蜜,以蜜滋末,以末養香。香匣方則蜜匣圆,蜜匣圆則香匣方,香匣不用蓋,蜜匣以蓋。總之,斯得藏香三味矣。

同样用锡匣,但香末与蜂蜜分置内外两匣来养香。明文震亨《長物志》也可看到记有:

居常以锡合盛蜜養之,合分二格,下格置蜜,上格穿數孔如龍眼,置香使蜜氧上通,則經久不枯,沈水等香亦然。

这段纪录与《清秘藏》记载相似。此外,清屈均《廣東新語》也有:

藏者以錫為匣,中為一隔而多竅。蜜其下,伽楠其上,使薰炙以為滋潤。又以伽楠末養之,他香末則弗香。以其本香返其魂。

用锡盒盛装,加上蜂蜜及香末。这些皆为类似的养香法。

乾隆时期档案同样也有类似的方法,如乾隆二十一年(1756)八月十五日记“交伽楠香螭虎龍尾觥一件,傳旨,著配有屉錫匣盛装,屜下装蜂蜜伽楠木,外配锦匣、锦袱入乾清宮時作上等。”此件就是院藏《清乾隆雕茄楠木螭虎龙尾觥》(参考图版I.1-003),但原本的锡匣无存,现仅存锦袱,但档案记载其保存方法,与文献差异不。

清乾隆雕茄楠木螭虎龙尾觥

此外,院藏还有许多沉香手串收贮于锡盒中,一种是锡胎糊锦匣,有玻璃盖或是糊绵盖,但值得注意的是,每匣中都有一个镂空锡屉板,用来隔开贮放的手串与养香用香末。还有另一种是属于广东制作锡盒,同样也有镂空屉板(参考图版I.2-044),下头都还存有养香的香末,甚至有内盖阻绝外来空气。可见,清宫对于茄楠沉香的养护,是十分重视。

而现存广东制作锡盒中,写有“正土茄楠香十八子”,这种土茄楠,或如《識小绿》中记“瓊州亦有土茄南,白質黑點,即所謂鷓鴣香,入手終日馥郁。”。在《廣東新語》所载,沉香十五种中“其六,油速,一名土伽楠”,这种香的特性,是“油速者,質不沉而香特異,藏之箧笥,香滿一室。”又于《本草綱目拾遣》中“產瓊者名土伽楠,状如油速,剖之香特酷烈。”,在道光时期的《廣東通志》也有“謹案伽楠香出於南越國者,謂之洋伽楠;産於瓊管者,謂之土伽楠,今土伽楠不可多得矣。”说明“土茄楠”产在海南岛,细看这些贮于广东制锡盒的十八子手串,质地较松,但确实香气甚浓,符合文字纪录。

从文字纪录、档案再到实物,都可看到古人对于贮存与养香的重视,也因为这样的养香方法,至今才可闻到这些“价倍黄金”的茄楠香。

玩香

“价倍黄金”的茄楠之所以贵,贵在香气,《長物志》记:

此香不可焚,焚之微有羶氣。者有重十五六斤。以雕盤承之,滿室皆香,真為奇物。小者以製扇墜、數珠,夏月佩之,可以辟穢。

茄楠朝珠

可见得茄楠的香气是不需用火,不靠燃烧就能闻到。茄楠的香气在前引《香乘》也有“倘配少許,才一登室,满堂馥郁,佩者去後,香猶不散”的说法,可见茄楠是用来佩挂,而自然散发香气的。这说明清宫中,为何会有如此庞数量的各种茄楠或沉香的佩饰,因为只要佩挂少许在身上,又可时时把玩,就能令满室生香,同时散发出道种沁人鼻息的优雅香味。

嵌珠金纍絲壽字鐲

院藏的沉香茄楠之所以难得,在于皆成器用,这种奢侈是可以想像的,因为沉香的结香及形成方式,使得沉香要成材并不容易,常见多是空心或各种奇怪形状,是以要取材能成器用,十分困难。而清宫在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将这些珍贵沉香透过进贡、购买等方式送进宫中。

如雍正元年(1723)四月十日〈記事錄〉就有“奉旨将各處所有的沉香並府内的沉香數目查来”,显示雍正皇帝及清宫对于沉香数目的控管。而在雍正十年(1732)三月〈玉作〉就记有“庫貯伽楠香一塊,重二斤十一兩四錢”,要求“作上用數珠用”,后来在四月时“鏇得伽南香數珠二串”。这裡的数珠是皇帝要用,而清宫以镟床来做朝珠。

嵌金團壽念珠

关于斤两记载,可从更详尽的记录来看,如乾隆五十一年(1786)正月〈油木作〉中有收到“伽楠香一段重七斤三兩”,要求“按上用朝珠珠兒小料估足做幾盤”,估计结果“伽楠香一塊,料估得足做朝珠身二盤、十八羅漢珠二盤、念珠二盤並畫得硃道”,乾隆皇帝决定“先做朝珠身一盤、十八羅漢珠一盤,其餘香交進收貯”,最后记录:

清 茄楠木香料手串

將鏇得伽楠香朝珠一串,十八羅漢手串一串,並下剩伽楠香一塊重六十七兩,随回殘重六兩五錢,渣末重十八兩。

沉香木雕壽字珮

原本估计可以做多少,到最后镟得与余下的都清楚记载。此块茄楠香原重七斤三两,在镟得皇帝用的朝珠及十八子后,剩下两块分别重六十七两及六两五钱,镟床镟木时产生的香末重十八两。可以看到茄楠香无论是成品、剩余原料、小块茄楠,以及剩余香末,都被妥善利用与管理。

沉香鞘嵌珠松石古剑

让人不禁想到,院藏中有许多《清茄楠木雕小佩饰》,有的小到不满1公分的高度,雕成如葫芦、小鱼等各种佩饰,同样是将茄楠沉香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连小木头残渣都能加以利用。又如锡盒内用来养香的香末,也是善加利用茄楠沉香的最好证明。

清茄楠木雕小佩饰

除了这些“剩余物资”的利用,清宫用茄楠沉香所制成琳琅满目的各种佩饰。如朝珠,可以看到搭配不同材质的佛头、佛头塔、背云、坠角及记捻,呈现清宫独特的品味与美感。又或者整串珠身都雕刻“囍”字,珠子珠径从1-25公分到0.5公分都有;或者以金累丝做成福寿等金字,镶嵌在珠子上(多考图版I.2-029),这些都显示属于宫廷的细腻。又如“十八子”手串,也可看到各种搭式,除不同材质之佛头、佛头塔外,还有以各种汉玉或扁平隔珠作为装饰,其中手串的最珠径为1.8公分,可见其奢华。

奇楠十八子

事实上,除了朝珠、手串外,清宫中无论男女可以佩戴的饰物,都有用茄楠沉香来制作,如《清茄楠木雕福寿万年带头》(参考图版I.2-010)是以整块茄楠雕刻而成,在雍正元年(1723)六月档案中有“照先做過的白玉帶鈕做整伽楠香帶鈕一件,配鵞黃黄馬尾帶”。乾隆皇帝时也有“伽楠香带板,做得打马尾带二根”,这样类似的茄楠带头与黄带正如库房所收(图4)。又有如茄楠扳指,以及雕刻成各种吉祥等寓意主题的茄楠香牌,戴在仕女头上的扁方及耳挖簪,或手上有成对的香镯,从记录上可看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六月初六《如意馆》有“伽楠香二块随镯様,传旨著照様做十对”,茄楠香两块可以做十对镯子,应该体积不小,重点还能成材,供作镯子,可见得宫中在茄楠香的用料是十分奢侈,这些香木所显示出的低调奢华与玉石截然不同,而这种一次十对的作法,或许可解释为何院藏这些茄楠香牌,以相同母题重复制作多件,因为材料本身够也够切割。这些茄楠沉香做成的佩饰,至今依然散发幽香,确实发挥茄楠香的功用,佩戴少许,便能满室馥郁。

沉香木上林圖

除了佩戴外,更有将茄楠雕刻成各种陈设,在雍正时期的档案就看到“認看此香若是好的應做何器皿”。因此,院藏乾隆时期的收藏陈设品,有如前引《清乾隆雕茄楠木螭虎龍尾觥》,做成后收在乾清宫的时做上等,是当朝上等的意思。又如《清乾隆雕沉香木上林圖》收入乾清宫次等收藏。这种收藏陈设品的制作,从院藏《清乾隆六年楊維占雕茄楠木香山九老》(参考图版I.1-001)的档案可以瞭解,据乾隆六年(1741)十一月《如意館》记录有“小二塊伽楠香重二觔六兩”,乾隆皇帝降旨“将此伽楠香著楊維占按香形势酌量畫樣”,可以看到必须“按香形势”,可见茄楠沉香在形状上是千奇百怪,但因为价格高昂,不能随意浪费,才会要求工匠要按木头原本的姿态“酌量画样”。最后的成品,看来确实达到乾隆皇帝 的要求,整体山的形势是按照原来木头生长的样态,仅在下缘处用简单洗练的雕刻手法处理人物,这件香山九老显然与自然融洽结合。此件后来配匣后入乾清宫头等。

沉香鞘嵌珠松石古劍

清乾隆雕沉香雙扁豆

除了上述三件收藏于乾清宫外,还有陈设用的如茄楠如意、沉香笔筒、杯子,又或是收藏在百什件中,如《琅玕聚》百什件,目录即著录《沉香鞘嵌珠松石古劍》(参考图版I.1-011),剑鞘为沉香木,其做工精良。又如在《陳設檔》看到原陈设于燕喜堂一件《碧玉嵌白玉方盒》中有“沉香雙扁豆一件”,即为《清乾隆雕沉香雙扁豆》。还有如《天球合璧》百什件中的《白玉母子犬》(图5),其下木座就是茄楠座。档案中还看到各式沉香如背搁、佛像,还有或或小的沉香山子,就如文章开始提到清乾隆《萬國來朝圖》中那种沉香山子,皆作为陈设之用。

闻香

清宫除了将茄楠沉香做成各种器用外,也有将沉香劈成丁,用来燃香。如乾隆五十一年(1786)九月二十九日《油木作》记有“沉香獅子一件,沉香花插一件,沉香五塊,共重十三兩八錢,傅旨據劈香丁”,后来发现“内一塊锯開看得身分平常,難以劈做香丁”。同月在《金玉作》可以看到“沉香如意胎一柄,截下一塊劈得香丁様,並未批如意胎持進。”后来“將劈得香丁留下,其未批如意胎持出劈做”,最后“劈得香丁重十一兩二錢,随下剩渣末重二兩八錢”,可见得清宫对于这种燃香用的香丁也十分考究,不是随便的沉香都能拿来劈香丁。

铜胎画珐琅黄地番莲纹炉瓶盒组附收藏盒

香丁是要用来燃香,院藏中有许多炉瓶盒组,附有铲箸,在炉中铺上香灰,用铲加以整理,再用箸夹烧红木炭,然后从盒中取出香末或香丁,放在香炉中燃烧。

雕金人物填茄楠木香料鐲

这种炉瓶盒成组的焚香器具,在每个宫殿都可看到。因此,透过档案看到清宫收集与制做各种材质的炉瓶盒,举例来说,乾隆七年(1742)正月十九日《广木作》,记录宫里收到包括玉器、珐琅、漆器、铜器等各式各样材质的炉瓶盒,于是乾隆皇帝要求:

将爐瓶三式有做蓋者收什见新,無座蓋亦配座蓋。其餘香盒匙筋瓶有座者收什,無座者佩座。其銅匙筋配合無匙筋瓶工用,如用得即用,若用不得另做。

从这段文字知道,收到的炉瓶盒都需经过整理,需配有座盖,让瓶内都有铲箸让整组完整。除了整理旧藏外,当然也有据样稿而成的,如同年五月二十五日“畫得掐絲法瑯爐瓶三式三張呈覽,奉旨爐樣准做,蓋上獅子不必做,匙筋瓶照樣准做,香盒不必做”。无论是整理旧藏或按样稿制作,在档案中所见炉瓶盒是十分多样,就院藏的炉瓶盒,就包括瓷器,如《十七世紀嬌黄釉爐瓶盒組》看到清宫将收集到娇黄釉作品搭配成组,也有如《清青玉雕直紋爐瓶盒組》,从选材到底座搭配都显示清宫制作的用心,还有《清乾隆銅胎畫琺瑯黄地番蓮紋爐瓶盒組》(,这组乾隆时期的作品,炉瓶盒器身纹样显然都经过设计,再附上能将炉瓶盒安善收贮的木盒,显示亁隆皇帝对于实用包装的重视。其他如铜器《晩明——清銅灑金爐瓶盒組》,甚至木器的《清天然樹根爐瓶盒組》,可见在宫中日常起居中用沉香丁燃香的情况是十分普遍。

此外,无论雕刻或镟做珠子所剩下的残末,也会被拿来利用,制做各种形式的“香”,如在雍正六年正月二十一日《雑活作》看到“做年例香袋一千二百二十個”,四月时做得“上用黄縀長方香袋”等各种顔色形状的香袋,这种香袋内盛香末等其他香料药材制成,如《清青玉鏤雕香盒》(参考图版I.2-066)中仍可见到内有“黄緞圓香袋”。又或将香末加上药材和成香泥,再制成如《清茄楠木香料手串》(参考图版I.2-022),或者《清雕金人物塡茄楠木香料鐲》(参考版I.2-043),显示香料在清宫用途之广。

结论

档案资料对照实物,看到清宫用香的景况,从辨别香等级的品香,到如持气味的养香,制做各种器用的玩香,到香丁燃烧或以香末制作的闻香,发现原来清宫对于香的使用是如此频繁。事实上,这些“价倍黄金”的茄楠沉香,随着历朝历代的使用及对环境的,显得越来越稀少。过去在唐玄宗时杨国忠还曾建“四香阁”,“用沉香為閣,檀香為蓝、以麝香、乳香篩土和為泥飾閣壁”,以沉香用做建材的豪奢,无论对于清代宫廷,甚至今日的我们都很难想像。所以在文章的开端,用《萬國来朝圖》中进献的块沉香山子,来说明茄楠沉香的材十分难得。

若将时间再往后,看《清稗類纱》的记载。说到民间的奢侈,以嘉庆、道光时两淮监盐阿克当阿最爲有名,其中记録阿克当阿收藏有“真奇楠朝珠用碧犀丶翡翠為配件者,一掛必三五千金,皆腻軟如泥,潤不留手,香聞半里以外。”可见奇楠朝珠的珍贵;又同时在广东东的富豪首推潘、卢、伍、叶四姓,其中姓叶的,在极盛之时“飲食起居倍極豪侈,其家廟之木主,鑄金字,以茄楠為質。洎式微,既以金易錢,復斲楠質為牟尼,每一木主得粒十八,遂以成串,次第為之,猶得拯一家数載之飢寒也。”将稀有的茄楠神位剖开,成为一串串茄楠十八子手串,价格故可变卖来救一家人的饥寒。有一挂茄楠朝珠就是奢侈的象征,或可变卖挡数载之饥寒,这样的记载让我们了解,在过去宫中倾全国之力所收集制做的各种茄楠沉香制品有多珍贵。

历代人们对于茄楠沉香的需求有增无减,加上不断,使得沉香产地越来越少,过去云南、广西、广东、海南都是沉香产地,现在几乎都已绝迹。而越南沉香自清朝就显得珍贵,到今日多看到中南半岛,以及马来西亚及印尼的沉香。是以清宫的沉香在今日更显得珍贵,因为许多沉香产地都已被,而不再有沉香出现。块成材的茄楠沉香,在清宫仍是以制成器用为主要方法,其香味会不断散发,所以勿需烟火,就能让人闻到阵阵天香。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是古代的“文人四艺”,即透过视觉、味觉丶嗅觉来享受优雅的生活。其中“烧香”,便是经由品香活动,藉香味使人心灵沉淀。今日在台湾品香文化十分兴盛,并发展出独特的文化美学。为与沉香独特的香气相互辉映,发展出意象丰富的品香用具。透过展览不仅欣赏宫廷制作各种用途的茄楠沉香,同时也看现代人如何玩香,传递属于现代人生活的美感。藉由古代与现代品香的交汇与融合,指引观者欣赏属于香的生活美学,重启记忆中熟悉的香味,串连瞬间的感动。

文:侯怡利

图:台北故宫

掌生香颂棋楠沉香馆整理

标签:文物 沉香 茄楠 伽楠香 养香



IT百科:

linux sshd服务是什么意思 上下楼路由器怎么买 交换机los红灯怎么办


网者头条:

熊孩子入宠物店摔猫了怎么办 用相机怎么不会把人拍变形 圆通快递冰棒为什么那么便宜 100斤的孕妇照片怎么拍


王哲博客:当阳seo网站营销推广 对seo所学知识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