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读书文化网 >> 收藏

竟有一只蝉隋至宋代墓葬中出土的人首鸟身俑类型与分期江苏出

竟有一只蝉隋至宋代墓葬中出土的人首鸟身俑类型与分期江苏出

隋至宋代墓葬中出土的人首鸟身俑类型与分期

刘橙橙(兰州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本文对迄今为止隋至宋代墓葬中出土的人首鸟身俑分型分期,竟然挖到了一只“蝉”,分析人首鸟身俑演变并讨论人首鸟身俑的性质,进而印证了一个成语的正确写法,人首鸟身俑即为“千秋万岁”。

关键词:人首鸟身俑;类型;分期;千秋万岁

一、人首鸟身俑的发现

隋至宋代墓葬中,且听我慢慢道来。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昆虫,多见人首鸟(禽)身状俑出土,它经过数次蜕皮以后,且多为成对出现。目前可见资料有:安徽合肥西郊隋墓1、安徽亳县隋墓2、江苏铜山茅村隋墓M13、湖南长沙赤峰3、4号墓4、江苏徐州市花马庄唐墓5、河北清和丘家那唐孙建墓6、河北南和东贾郭唐墓7、河北南和唐代郭祥墓8、湖南长沙牛角塘唐墓M19、湖南长沙黄土岭唐墓10、湖南湘阴唐墓11、湖南长沙成嘉湖唐墓12、四川万县唐冉仁才墓13、辽宁朝阳黄河路唐墓14、河北定县南关唐墓15、唐河北献县唐墓16、湖南岳阳桃花山唐墓17、河北安国市梨园唐墓M418、河北元氏县孔村唐吕众墓19、唐杨偘墓20、郫县崇兴乡赵容墓21、陕西汉中北郊宋公景墓22、成都二仙桥宋墓M1(北室)23、成都市温江区“边城·香格里”工地宋代墓葬24、信息产业三十研究所南宋火葬墓25、四川成都北宋宋京夫妇墓26、成都市保和乡东桂村宋墓27、四川安岳老鸹山南宋墓M228、成都市成华区三圣乡花果村宋墓29、成都市郊的宋墓30等30多座墓葬。

目前对人首鸟身俑性质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1、人首鸟身俑即是观风鸟,便能从幼虫长成成虫。因此在古人的认知里,河北南和唐代郭祥墓、河北安国市梨园唐墓、元氏县孔村唐吕众墓及辽宁朝阳黄河路唐墓,蝉被认为是可以重生的。古代的很多陪葬品也常常制成蝉的形象,这些墓葬发掘者均认为墓中出土的人首鸟身俑是观风鸟;耿超《唐宋墓葬中的观风鸟研究》中对人首鸟身俑进行类型学分析(将人首鸟身俑划分为两组型式,其中蕴含的就是,成对出土与单个出土),古人希望死后重生的美好愿望。1954年的时候,并认为人首鸟身俑即为观风鸟31。2、人首鸟身俑是迦陵频伽,考古学家在江苏苏州吴县的五峰山附近,朱岩石认为隋之后,挖掘出了一个合葬墓,墓葬中出现的人首鸟身形象俑,是迦陵频伽32。3、人首鸟身俑是“千秋万岁”,王去非《隋墓出土的陶“千秋万岁”及其他》认为合肥西郊隋墓中出土的2件陶制人面鸟就是“千秋万岁”33。单海澜《“千秋、万岁”图像初探》人首鸟身俑就是“千秋万岁”34。从前人研究中可知,人首鸟身俑性质的研究对人首鸟身俑的定名、功能及意义至关重要。但目前学界对人首鸟身俑性质的研究分歧很。通过对人首鸟身俑进行类型学分析,分析人首鸟身俑演变并讨论人首鸟身俑的性质。

二、人首鸟身俑的类型和分期

根据人首鸟身俑的姿态不同可将其分为A、B、C、D、E五型

图一

1、7.Aa型、Ba型《江苏铜山县茅村隋墓》2.Ab型《江苏徐州市花马庄唐墓》3.Ac型Ⅱ式采自《成都东郊北宋张确夫妇墓》4.Ad型《安徽合肥西郊隋墓》5.Af型河北定州博物馆藏6.Ag型采自《河北安国市梨园唐墓发掘简报》8.Bc型《四川万县唐墓》9、12.Bd型、Ca型《长沙赤峰山3、4号墓》10.13.Be型、Cb型《湖南岳阳桃花山唐墓》11.Bg型《四川成都北宋宋京夫妇墓》14.Cd型采自《成都市保和乡东桂村宋墓发掘简报》15.Da型采自《四川安岳县老鸹山南宋墓清理简报》16.Db型《汉中市北郊石马坡南宋墓清理记》

A型。上半身为人身,下半身为鸟身状,根据其姿态的差异可将其分为Aa、至Ag七亚型。

Aa型1件。两爪着地,双腿直立,尾拖地。男人面,头戴“山”状冠,着宽袖衣,双手合握于胸前。标本为江苏铜山县茅村隋墓M1(图一,1)出土,据此墓墓志载,墓主是隋故右光禄夫贝州使君郑公。史料记载“宣政元年于清河郡置贝州,开皇初郡废,业初后复置郡废州35。”可知隋置“贝州”致在开皇年间至业初年。

Ab型1件。两爪着地,双腿直立,尾拖地。男人面,头前梳发,脑后扎结,着宽袖衣,双手合握于胸前。尾与身体形成支撑。标本为江苏徐州花马庄唐墓M2(图一,2)出土,据墓葬中出土的镇墓兽、陶俑服饰和发型及出土的三彩力士俑残片等特征认为该墓埋葬时期致在唐高宗至武则天年间。

Ac型两爪着地,双腿直立,立于台座之上,根据其姿态的差异可将其分为Ⅰ式、Ⅱ式。

Ⅰ式1件。男人面,头戴小圆冠。昂首挺胸,上着交领宽袖衣,两手合抱于胸前,隐于袖中。翅膀合于脊背,尾高翘,立于低矮方形平台上。标本为合肥西郊隋墓(586年)出土。

Ⅱ式1件。头戴幞头,双手置于胸前。上身,下身仅在腰围一绿色短裙,所束黄色腰带在脐下挽结。背面竖立三角形叶状物,应为鸟尾。双肩后各有一新月形羽翼,立于半球形圆座上。成都北宋张确夫妇墓36(1093年)出土。(图一,3)

Ad型1件。女人面,梳髻,余同Ab型。标本为合肥西郊隋墓(586年)出土(图一,4)。

Ae型1件。头已缺,双足直立,尾上翘。上身穿对襟宽袖衫,双手拱于胸前。如河北献县唐墓出土,报告据墓葬结构和出土遗物认为该墓埋葬时期致在唐中期,故该俑致年代范围为唐中期。

Af型4件。蹲踞状,鸟尾宽扁,偏于一边,整个身体偏向一边下带圆形底座。头梳髙髻,面络腮胡须。标本为定县南关唐墓出土(图一,5),郭祥墓(688年)、河北南和东贾郭唐墓及辽宁朝阳黄河路唐墓该墓出土的武士俑、胡人俑、风帽俑同郭祥墓出土物形制相似,两座墓年代同郭祥墓致相当。此俑的年代致在688年左右。

Ag型4件。头梳髙髻,面异于Ba型并不是完全的人面,嘴呈鸟喙状,余皆与Ae型相同。标本为河北安国市梨园唐墓出土(图一,6),多与Af型相伴而出。定县南关唐墓、郭祥墓及辽宁朝阳黄河路唐墓各出土1件,其年代同Af型年代相同,皆为688年左右。

B型人首鸟身状,根据其形态的差异可将其分为Ba至Bh八亚型。

Ba型1件。两爪着地,双腿直立,尾拖地。女人面,梳環形发髻,翅膀合于脊背。余与Aa型男者同。标本为江苏铜山县茅村隋墓M1出土(图一,7),,年代致在开皇年间至业初年。

Bb型1件。两爪着地,双腿直立。女人面,梳环形发髻,颈下有披肩,双翅与尾相连,余与Ab型男者同。标本江苏徐州花马庄唐墓M2出土,年代致在唐高宗至武则天年间。

Bc型4件。头高昂,头顶有一发髻,长两翅,尾翘起,蹲于一底座上,双脚前伸,脚爪张开。标本为四川万县唐墓(654年)出土(图一,8),湖南长沙牛角塘唐墓和湖南湘阴唐墓各出土1件,这两座墓葬出土的灶、棋盘及案板上的划格同四川万县唐墓中出土的形态相同,故年代致相当。长沙黄土岭唐墓出土1件,长沙黄土岭唐墓同湖南长沙牛角塘唐墓和湖南湘阴唐墓中的出土物相似。此类俑的年代致在654年左右。

Bd型1件。头戴小冠,长两翅,尾翘起,无底板。标本为长沙赤峰4号墓出土,报告据墓葬结构和出土遗物认为该墓埋葬时期致在南朝末期至隋唐之际(图一,9)。

Be型2件。头高昂,螺髻,长两翅,尾翘起,呈伏卧状。岳阳桃花山唐墓M4(图一,10)和长沙咸嘉湖唐墓各出土1件,湖南岳阳桃花山唐墓M4中的人首鸟身俑、女伎乐俑以及灶、棋盘及案板上的划格同湖南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物相似,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的文吏俑、武士俑等同四川万县唐墓相似,两座墓年代致相当。

Bf型1件。木俑,头及五官均作人形,鸟身。江苏常州半月岛五代墓出土,报告据墓葬中出土的葬具、木俑、铜镜及陶瓷碗以及墓葬形制等认为该墓的年代致在南唐后期。该俑年代致在南唐后期。

Bg型2件。昂首竖尾,作欲飞行状,身体以下接于圆形空心座上,双爪钩于腹下。四川宋京夫妇墓M2(1124年)(图一,11)、成都市二仙桥南宋墓(1152年)各出土1件。

C型人首兽(禽)身状,根据其形态可将其分为Ca至Cd四亚型

Ca型1件。头似小儿,四足直立,长尾下垂,肩有翼,头微昂,作凝视状。标本为长沙赤峰3号墓(图一,12)出土,报告据墓葬结构和出土遗物认为该墓埋葬时期致在南朝末期至隋唐之际。

Cb型1件。头上梳髻,身侧有双翼,蹄足。呈站立状。标本为湖南岳阳桃花山唐墓M4(图一,13)出土,此俑年代同Bc型俑型年代致相同。

Cc型1件。蹲卧于台座之上。标本为河北丘家那孙建墓(670年)出土。

Cd型2件。人首,戴高帽,帽尖圆,上饰羽毛,头两侧饰羽毛。人面,两侧羽毛飞起,双翅高耸,鸟身塑于圆形座上。标本为成都保和乡东桂村M1(图一,14)和成都市成华区三圣乡花果村宋墓M5各出土1件。成都保和乡东桂村宋墓M1中出土牵马俑,见于五代及北宋时期。成都市成华区三圣乡花果村宋墓M5的文官俑及人面禽身俑同成都保和乡东桂村宋墓M1形制相同。故该俑的年代致在北宋时期,不晚于1127年。

D型人首,身体形似鸡,双翅紧贴于身,尾端小,且下垂。根据其形态可将其分为Da、Db两个亚型。

Da型2件。下接圆形座,中空。四川安岳老鸹山南宋墓M2(图一,15)及成都市温江区“边城·香格里”工地M2(1213年)各出土1件。四川安岳老鸹山南宋墓M2据墓志记载此墓的墓主为四川安岳老鸹山南宋墓M1的夫人,M1的年代为南宋嘉泰壬戌(1202年)。故M2年代致在南宋嘉泰壬戌(1202年)左右。

Db型1件。双腿直立,立于方形底座上。标本为汉中市北郊石马坡南宋墓(1162年)出土(图一,16)。

人首鸟身俑的墓葬资料中纪年墓有14座,故据此可将人首鸟身俑分为以下二期,第一期为隋至唐,第二期为五代时期至南宋。

第一期,包括Aa型、Ab型、Ac型Ⅰ、Ac型Ⅱ式、Ad型、Ae型、Af型、Ag型、Ba型、Bb型、Bc型、Bd型、Be型、Ca型、Cb型、Cc型。这一期人首鸟身俑分布范围广泛,南北方都有分布且形态差异显著,北方地区尤是河北地区人首鸟身俑形态为上半身为人首人身,下半身为鸟身,多成对分布(一男一女),除头分男女外下半身形态几乎一致。南方地区尤是湖南地区人首鸟身俑多呈人首禽身状,且形态多为一人首禽身一人首兽身(四足带翅膀)或一对人首禽身成对组合,面形态多为男人面。

第二期,包括Ac型Ⅱ式、Bf型、Bg型、Cd型、Da型和Db型。这一期人首鸟身俑的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整体形态似鸟形,但Ac型Ⅱ式呈现出明显的人格化趋势,上半身人首人身,后背分突出翅膀和尾巴,脚塑出鸟爪。人首鸟身俑多单个出土于墓中,但四川宋京夫妇墓中出土2件人首鸟身俑,其中1件受损。面形态有男有女,多为男人面。

三、人首鸟身俑性质探讨

结合上文对人首鸟身俑型式及分期的分析,试对人首鸟身俑的性质判定,前人对其研究主要争议之处有三,现分别对其分析。目前详见观风鸟记载的文献资料仅有《汉原陵秘藏经》37,上记载观风鸟与方相氏仅见于天子和亲王墓道口,且并列出土,天子墓中,观风鸟一个,长三尺。亲王墓中,观风鸟长二尺。从目前的墓葬资料看,第一、二期人首鸟身俑在墓葬中多分布在墓室内,在镇墓兽和武士俑的后面,并未出现在墓道口处。且唐宋墓葬中出土的人首鸟身俑并不是观风鸟。墓中所见的人首鸟身俑多是成对出土且尺寸较小,约在15~40厘米之内,墓主多是中下级官吏。这显然同文献记载不相符合,难以支撑人首鸟身俑就是观风鸟这一论断。

迦陵频伽是同佛教一同东传至,迦陵频伽概念上来说是一种声音美妙的普通鸟类,但追溯其来源,最早被认为“迦陵频伽”的是在初唐,即莫高窟第220窟、329窟、372窟阿弥陀经变相。初唐时期的“迦陵频伽”形象多为人首鸟身状,双手合十,上身为璎珞菩萨装,佛教意味浓厚,初唐以后“迦陵频伽”多着菩萨装,裸露上身,戴项饰,怀抱各式乐器及其他,如陕西临潼庆山寺的舍利塔线刻女人面鸟38,怀抱乐器,陕西耀县药王山南谙院唐墓石棺棺座上的女人面鸟39。初唐之前莫高窟西魏249窟窟顶、西魏285窟顶发现人首鸟身形象,这类形象同墓葬壁画及画像砖上的“千秋万岁”形象极为相似,甚至西魏285窟顶的人首鸟身形象命名为“千秋”。《婆须蜜经》卷八:“千秋,人面鸟身,生子还害其母。复学得罗汉果,畜生无有是智及有尊卑想,不受五逆罪。”佛教典籍中未见有“万岁”的记载。初唐及初唐之后佛教壁画中的人首鸟身形象同初唐之前所见到的人首鸟身形象差别较。初唐之前的人首鸟身形象多是鸟类特征明显,服饰多是世俗中的服饰,而初唐及初唐之后的壁画中的人首鸟身形象上半身多为人首人身,下半身为鸟身,且多着菩萨装,手执乐器。其次,在壁画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初唐之前所见到的人首鸟身形象多位于窟顶上,与四神及其他动物一同出现;初唐及初唐之后人首鸟身形象多为于窟壁上。从这方面看,笔者认为初唐之前的人首鸟身形象或为“千秋”。此外,“迦陵频伽”在东传的过程中形象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普通鸟类变为人首鸟身形象或是从原来的“千秋”变为身穿菩萨装,怀抱乐器的迦陵频伽,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否与“千秋万岁”有关系,目前不是很清楚。

北朝时期的画像砖、画像石或壁画上的“千秋万岁”,如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40和河南邓县彩色画像砖墓41,上半身形态更加人格化,绘出衣物,下半身为鸟形,且多成对对称出土,面形态多为一男一女,分布地区主要在山西和河北地区。南朝时期的“千秋万岁”如江苏镇江东晋隆安二年画像砖墓42、襄阳贾家冲画像砖墓43及常州戚家村画像砖墓44等,形态多为人首鸟身或兽首鸟身状成对组合,形态更似鸟,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及湖北。这同第一期人首鸟身俑分布区域重合,一是北方地区,主要以河北地区为中心,人首鸟身俑同北朝“千秋万岁”形态接近,多是人首鸟身,组合形态多是男人首鸟身俑与女人面鸟身俑。二是南方地区,主要以湖南长沙为中心,人首鸟身俑同南朝时期的“千秋万岁”形态接近。第一期人首鸟身俑异军突起,南北方唐墓几乎是同时期出现人首鸟身俑,分布范围较广,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湖南及四川等地均有发现。同时期跨地域出土种类较多的人首鸟身俑,较为合理的解释是人首鸟身俑是“千秋万岁”的变体,自隋以后,墓葬再也不见图像形式的“千秋万岁”取而代之的是陶俑形式出现的人首鸟身俑,即“千秋万岁”。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第一、二期人首鸟身俑或为“千秋万岁”,第一期人首鸟身俑的形制多是参照魏晋南北朝时期“千秋万岁”,故人首鸟身俑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第二期人首鸟身俑不似第一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单个出土的数量较多,但总体形态同第一期并无太的区别。相对于第一期而言,第二期也出现了变化,人首鸟身俑在北方地区消失不见,但是南方地区却时有出土,尤其是四川地区,这或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五代两宋时期四川地区偏安一隅,免受战争干扰,墓葬俗得以保存。

参考文献:

[1]胡悦谦:《合肥西郊隋墓》,《考古》,1976年第2期

[2]安徽亳县隋墓,《考古》,1977年第1期

[3]金澄、武利华:《江苏铜山县茅村隋墓》,《考古》,1983年第2期

[4]周世荣:《长沙赤峰山3、4号墓》,《文物》,1960年第2期

[5]盛储彬、耿建军:《江苏徐州市花马庄唐墓》,《考古》,1997年第3期

[6]辛明伟、李振奇:《河北清河丘家那唐墓》,《文物》,1990年第7期

[7]李振奇、辛明伟:《河北南和东贾郭唐墓》,《文物》,1993年第6期

[8]辛明伟、李振奇:《河北南和唐代郭祥墓》,《文物》,1993年第6期

[9]何介钧、文道义:《湖南长沙牛角塘唐墓》,《考古》,1964年第12期

[10]《长沙黄土岭唐墓清理记》,《考古通讯》,1958年第3期

[11]《湖南湘阴唐墓清理简报》,《文物》,1972年第11期

[12]熊传新、陈慰民:《湖南长沙成嘉湖唐墓发掘简报》,《考古》,1980年第6期

[13]高英民:《四川万县唐墓》,《考古学报》,1980年第4期

[14]李新全、于俊玉:《辽宁朝阳市黄河路唐墓的清理》,《考古》,2001年第8期

[15]信立祥:《河北定县南关唐墓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6,1982年

[16]王敏之、高良谟、张长虹:《河北献县唐墓清理简报》,《文物》,1990年第5期

[17]符炫、熊牧、万猛、罗仁林、谢斌、付淑华:《湖南岳阳桃花山唐墓》,《文物》,2006年第11期

[18]《河北安国市梨园唐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1年第3期

[19]刘超英、冀艳坤:《元氏县孔村唐吕众墓》,《文物春秋》,1999年第2期

[20]安阳市博物馆:《唐杨偘墓清理简报》,文物资料丛刊6,1982年

[21]陈厉清:《郫县崇兴乡南宋墓》,《四川文物》1992年第6期

[22]刘长源:《汉中市北郊石马坡南宋墓清理记》,《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5期

[23]王仲雄、王军、国萍、李绪成、戴堂才:《成都市二仙桥南宋墓发掘简报》,《成都考古发现》,1999年

[24]刘雨茂、陈平、李涛、陈卓、刘柏宇、徐洪、曹桂梅、唐建军:《成都市温江区“边城·香格里”工地宋代墓葬发掘简报》,《成都考古发现》,2007年

[25]姜世良、程远福、戴堂才、戴福尧、杨文成、陈剑、魏绍菑:《信息产业三十研究所南宋火葬墓的发掘》,《成都考古发现》,2004年

[26]李绪成、刘雨茂、荣远、陈云洪:《四川成都北宋宋京夫妇墓》,《文物》,2006年第12期

[27]陈平、刘守强、曹桂梅、刘雨茂:《成都市保和乡东桂村宋墓发掘简报》,《成都考古发现》,2002年

[28]王玉、陶新:《四川安岳县老鸹山南宋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1期

[29]周尔太、王军、胡刚、李升、周志清、杨文成、曹桂梅、戴堂才、戴福尧:《成都市成华区三圣乡花果村宋墓发掘简报》,《成都考古发现》,2001

[30]陈建中:《成都市郊的宋墓》,《文物参考资料》,1956第6期

[31]耿超:《唐宋墓葬中的观风鸟研究》,南开学,2005年

[32]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与边疆考古研究》编委会编:《汉唐与边疆考古研究》第一辑,第131∼135页

[33]王去非:《隋墓出土的陶“千秋万岁”及其他》,《考古》,1979年第3期

[34]单海澜:《“千秋、万岁”图像初探》,《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5]黄成助:《清河县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六十五年

[36]翁善良、罗伟先:《成都东郊北宋张确夫妇墓》,《文物》,1990年第3期

[37]《汉原陵秘藏经》,《永乐典》卷八一九九,第四册,书,1986年

[38]《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基精室清理记》,《文博》,1985年第5期

[39]崔汉林等:《耀县药王山隋墓清理记》,《文博》,1986年第1期,

[40]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文物研究所:《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

[41]河南文化文物工作队:《邓县彩色画像砖墓》,文物出版社,1958年

[42]陆九皋、刘兴:《镇江东晋画像砖墓》,《文物》,1973年第4期

[43]崔新社、潘杰夫:《襄阳贾家冲画像砖墓》,《江汉考古》,1986年第1期

[44]《常州南郊戚家村画像砖墓》,《文物》1979年第3期

原载《魅力》 2019年第3期

标签:墓葬 郭祥墓 四川万县唐墓



IT百科:

怎么使用主板显卡 电脑怎么突然没内存了 固态硬盘中毒坏了怎么修复


网者头条:

属马的近来财运怎么样呢 做梦梦见庙有什么说法 浩配什么起名字好 马未都哪那么钱买古董


王哲博客:网页设计网站建设运营 seo优化答辩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