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读书文化网 >> 人文

小说春秋辞吴新雷:从“秘密任务”进入红学研究品读刘

小说春秋辞吴新雷:从“秘密任务”进入红学研究品读刘

吴新雷:从“秘密任务”进入红学研究

80年前的吴新雷,都是头。今年又出了《春秋辞》,是一个江南乡下的赤脚蒙童。陶醉在草台班子咿咿呀呀的“滩簧”唱腔里,四十多万字,看着演员在台上有板有眼地走步、甩袖,多次采访,吴新雷从没想到,几易其稿,自己会和戏曲结下一辈子的缘分,饱经痛娩,并在未来成为高校复兴传统戏剧研究的急先锋。

上世纪70年代,终于面世,一次偶然的机会,很不容易。小说以小见,吴新雷接到为许世友将军删节《红楼梦》的任务。这个任务最终将他引入红学研究,叙事性强,一发不可收拾。日后在曹雪芹江南家世考证方面的成就,风格独特,使得他成为红学界的著名学者。

一辈子沉醉在红学和曲学研究中,文笔细腻,89岁的吴新雷依旧单纯率真。

△吴新雷

南京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江阴人,1933年出生。学科专长是戏曲史、文学史、昆曲学和红学,主要著作有《曹雪芹》《戏曲史论》《昆曲史考论》《两宋文学史》(合著)等,主编有《昆剧辞典》《昆曲艺术》等。

1

65年前,正在南京学读书的吴新雷应导师陈中凡先生的要求,将专业从文学史研究转向戏曲研究。这是一次有意的安排,背后是陈中凡复兴曲学研究的良苦用心。

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进京演出昆曲《十五贯》,引起轰动,不但、看了戏,《日报》还在5月18日发表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百戏之祖”的昆曲,是的优秀文化遗产,但是经过600多年,当时已经式微。《十五贯》的成功,无疑为昆曲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是这一针之后,该怎么办?

时为南京学中文系元老级一级教授的陈中凡先生果断决定,趁此机会恢复南京学的曲学研究传统。

南京学的曲学研究传统源于曲学师吴梅。上世纪初,北京学校长蔡元培创新教育,进行文科,邀请鲁迅讲小说史、吴梅讲戏曲史。在崇尚西学的当时,蔡元培的这项举措无疑极具未来眼光。

在北京学,吴梅与从北京学留校任教的陈中凡结为曲友。陈中凡是蔡元培和陈独秀的学生,学养深厚,不久后,他受国立东南学(南京学前身)聘请,南下担任国文系。为了振兴曲学,丰富学科门类,陈中凡在1922年邀请吴梅到国立东南学工作。自此,奠定了国立东南学曲学研究的传统。

1939年抗战时期,吴梅流亡途中客死他乡。再之后,南京学的曲学研究传统中断了。陈中凡一直希望能够将它续起来。恰在1956年,吴新雷考取了陈中凡的研究生,他于是将重任委托给自己相中的这位学生。

吴新雷自然一口答应。出生于江苏江阴农村的他,自小就痴迷看戏,喜欢跟着走村串巷的草台班子到处跑。当时江阴农村流行“滩簧”,即后来的锡剧,听得多了,吴新雷无师自通,自己也会唱,还会拉胡琴、吹笛子,吹拉弹唱都会。

不同的戏曲种类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区别也很。为了让吴新雷研究昆曲更得心应手,陈中凡特意请来老曲师邬铠教吴新雷。毕业后,吴新雷留校任教,他承袭吴梅的传统,将昆曲史、昆曲文学、昆曲声腔格律学与昆曲舞台表演融于一体,成为国内高校里独树一帜的曲学研究者和传承者。

遗憾的是,很快“”到来,吴新雷的昆曲教学和研究都被迫中断。

2

1973年12月,毛接见军区司令员时,有一个著名的“红楼梦谈话”。谈话中,问当时的南京军区负责人许世友有没有读过《红楼梦》,得知许世友读过,又叮嘱他,不仅要读,而且要坚持读五遍。

百万字的头书读一遍已经很困难了,要读五遍,那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于是有人建议许世友读简略本的《红楼梦》,可是到哪里去找简略版?不久后,南京军区政治将这一特殊任务交给了南京学。当时的吴新雷是中文系的一名教师,向学生开设宋元明清文学史的课程,《红楼梦》是在清代文学的范围之内,自然是他在课程当中要讲到的内容。于是,这项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接到这个“秘密任务”,吴新雷感到压力很。“要求把《红楼梦》压缩在五万字,而且要曹雪芹的原文,难就难在这儿。要是缩写,那就好办了,把林妹妹的基本故事编一编就行了。现在要简略成五万字,而且情节要连起来,主要的人物都要有,不能说妙玉也没有了,史湘云也没有了。”

这在当时是一件秘而不宣的政治任务,吴新雷并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个简略版将要做何用途。接到任务后,他立刻着手开始工作,历经三个月,最终定稿。“为什么要做几个月,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脑,也没有复印机,一边节录,一边还要算字数。”

“精打细算”之下,五万字简略版的《红楼梦》读本问世了。在简略本里,原著当中量的诗词曲赋都被割舍,因为相对而言,它们比较难懂。但是有两首代表性诗词,一首是《葬花吟》,一首是《秋窗风雨夕》,以摘录分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

3

借着节录《红楼梦》的契机,吴新雷进入了红学研究领域,并开始在南京学开设红学课。

近代以来,“红学”成为显学,无数研究成果先后推出,方方面面几乎已经挖掘殆尽。但是由于吴新雷长期生活在南京,这里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少年时期的居住地,借着地利之便,再加上一向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方法,他很快就有了独家新发现。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在《康熙上元县志》中找到了曹雪芹曾祖父曹玺的传记。

“曹雪芹祖上担任江宁织造,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担任这个职务。清代有江宁织造署,或者叫江宁织造府,这个地方后来毁掉了,但总要有个地方。因为名称带‘江宁’,所以后来的学者,比如周汝昌先生,在查找资料时都找清代的《江宁县志》。实际上,清代的南京分为两个区域,城南为江宁县,城北为上元县。江宁织造署所在的位置,是在当时江宁府的上元县。所以在江宁的县志里当然没有曹雪芹家族的资料。”

循着这个思路,吴新雷在《康熙上元县志》中顺利找到了《曹玺传》,与此同时,他在扬州的《康熙江都县志》里也找到了曹雪芹祖父曹寅的传记。这两份材料,为红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证据。在这些资料的引导下,结合实地考察,吴新雷进一步明确了曹寅时代江宁织造署的旧址,并搞清了它的内结构。

在吴新雷等红学专家的考证基础上,南京市于2006年在南京行宫兴建江宁织造博物馆。建成后的博物馆内一处戏台上,题有吴新雷撰写的对联:“曹府家声传织造,红楼遗韵演春秋”。

1983年,吴新雷与黄进德合著的《曹雪芹江南家世考》出版,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评价此书是“度越前人”之作。同一年,吴新雷的红学专著《曹雪芹》也出版了。

在红学界的一系列新发现,使得吴新雷成为公认的红学家。但对昆曲的热爱,他一直没有放下。

1991年,在同事和朋友的建议之下,更是为了报答恩师陈中凡先生当年的厚爱,吴新雷带着使命感着手《昆剧辞典》的编纂工作。1994年,随着学术环境越来越好,吴新雷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开始招收戏曲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60多岁的吴新雷,正式回归戏曲研究的老本行。

红学与昆曲,这两种吴新雷最为热爱的学问,终于一起摆到了他的桌面上。

■对话

传承曲学师吴梅的优良传统

读品:据白先勇先生讲,您为他的青春版《牡丹亭》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请您举例说说。

吴新雷:举两个例子。一是《牡丹亭》里的一出戏。柳梦梅考取了状元以后,老丈人不相信他,说他是骗子,把他抓起来。这出戏里有一个唱功戏,按照昆曲的理论,跟前面的唱法不一样。前面他是个秀才,我们在昆曲行当叫巾生,是小青年,所以嗓子要比较小。但是现在他已经考取了状元了,从巾生向官生转变后,嗓音唱功的运用也要有所转换。我跟白先生讲了以后,他马上关照演员,唱这出戏的时候,跟前面要有所不同。另一个例子,白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它是继承原汁原味的传统,但是也有好多创新的。创新在哪儿呢?在配音。在《牡丹亭》演出过程中,后台有音乐的,叫幕后音,但是演员在台上唱的时候也有幕后音,我就跟白先生讲了,演员唱的时候绝对不能有幕后音,因为会把演员的唱功盖住,而且会让观众听不清楚。

读品:如果给入门级的昆曲欣赏者推荐曲目,您推荐什么?

吴新雷:推荐《游园》,本来是《游园惊梦》,但是《惊梦》太长,家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嘛,当然是先看《游园》,等喜欢了再看《惊梦》。《游园》里面的代表曲目叫《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那一段曲子,《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林妹妹也要听,《桃花扇》里的李香君也要听。它是名曲,词好,音乐也好。场景还比较简单,是杜丽娘跟丫头春香两个人。如果之前还没有接触昆曲,那不能一开就听那种几十个或者几十个人的,吃不消,不太容易接受。

读品:您编纂《昆剧辞典》,被称为昆曲修典第一人,说说背后的故事。

吴新雷: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有一股编辞典的风气。因此,也有人来动员我编昆曲词典。我一开始不肯,因为难度特别。为什么难,它是一门艺术,牵扯到很多,舞台、演员等,非常复杂。后来还是做了这件事,因为想着要续上吴梅先生的传统,同时也是对陈中凡先生的报答。于是请了我们南京学的俞为民和顾聆森一起做,当时也不能申请社科基金,所以是自己掏腰包的。讲起来好笑,因为是自己掏腰包的,所以没有戴帽子也没有穿靴子。什么叫戴帽子,一个项目,上面批的领导名单。什么叫穿靴子,批编辑。《昆剧辞典》都没有,因为我没有经费,没有办法请人家,连开会也开不起来。至于为什么我还能搞得成呢?主要是已经在昆曲界有广泛的人际关系,跟许多演员都是好朋友。他们也体谅我的苦心,所以好多照片都是他们送给我的。家晓得,老吴是来替我们服务的。

读品:您从小就会吹拉弹唱,后来又专门学过,在您看来这些舞台经验对研究有什么影响?

吴新雷:五四运动以后,研究戏曲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王国维先生,写了戏剧考证。王国维不会唱戏,甚至连戏都不看。但这并不影响他研究戏曲,他研究戏曲文学,研究元曲家。另外一个代表人物,就是吴梅先生,他是把戏曲作为综合艺术来研究,不但做文本考证,还会吹笛,会舞台演出,还能写剧本,他是戏曲通才。所以当年陈中凡先生要在南京学恢复曲学研究,就是因为吴梅的曲学研究传统,这个传统可以说比王国维先生的治曲方法更加重要。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白雁/文 牛华新 苏蕊/摄

(编辑 周冬梅)

标签:吴新雷 红学 红楼梦 曹雪芹 昆曲 中国戏曲



IT百科:

怎么把光猫放在弱电箱 联通怎么开通wifi吗 苹果手机充值能退款多少


网者头条:

长沙韵达快递为什么退回了 钓鱼有什么饵料好钓 去游泳馆穿什么泳衣 麻将什么年代谁发明出来的


王哲博客:拍快手要用什么设备 独立站谷歌SEO要做多久

相关文章

走进文化内核,感受人文力量

走进文化内核,感受人文力量文化是一个和的精神命脉,它承载着一个的、历史记忆和独特气质。文化内核是文化体系的根基,蕴含着文化的本真特质。深入探索文化内核,感受其蕴含的人文力量,对于增强自信、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